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


作者:李元姗 发布时间:21/06/23

分享者:物理教师 王东东

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高发,学生时常成为了被侵害的对象。我举两个近两年发生的极端案例。 

2016年下半年,广东刚毕业的高中生蔡淑妍,考上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,9月份即将开学。而在8月中旬,蔡淑妍误信骗子的中奖诈骗短信,被骗走了其母亲给她的一万多元学费和生活费。结果选择了自杀。还有一起是山东的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,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。得知被骗后,徐玉玉伤心欲绝,郁结于心,最终导致心脏骤停,结果也离开的这个世界。 

大家可能都有一个误区,电信网络诈骗,被骗的都是中老年人,但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,被电信网络诈骗的事主年龄结构呈“哑铃”状态分布。具体来说就是年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,除了中老年人以外,学生,以及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也是易被侵害群体。

另外一个误区是只有贪财,智商低才会上当,其实不然。下面讲一下,犯罪分子都是利用了人们哪些心理来实施诈骗的。综合起来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种,包括,贪/怕/慌/缺/善,还有盲目自信等几类,稍微不注意就会中招。 

首先是贪,也就是贪图利益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但就是有人不信,面对金钱的诱惑不管不顾,不进行甄别就相信了,被虚幻的利益冲昏了头脑,没有经过质疑和核实就将资金转给了骗子。常见的如中奖类诈骗,重金求子,冒充军人购物等。 

其次是利用怕的心理。主要是利用事主胆小怕事的心理要求事主转账汇款。比如冒充公检法,称你涉嫌一起案件,需要处理,套取你的信息进行诈骗,冒充黑社会以事主家人人身安全为威胁,要求事主进行转账汇款,另外还有冒充老师、领导等等。 

三是利用慌的心理。人们遭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慌乱,变得没有主见,这时候容易被牵着鼻子走。常见的如绑架类诈骗,谎称家人被绑架了,家人出事了,冒充医生、老师、同事等急需医药费救治。 

缺,并不是缺心眼,而是缺乏必要的常识,就是大意和不留神。目前每人都有一台智能手机,经常收到各种垃圾短信链接什么的,不假思索的直接点进去,或者最近比较流行的二维码等,一扫描,病毒就自动安装到手机里,手机银行等就会被盗刷。

还有一种就是善良,利用同情心等要求好心人进行汇款救助等进行诈骗行为。 

所以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哪些才能不被犯罪分子骗到呢,我这里总结出了八个凡是,凡是符合这八个凡是的都是诈骗,都要引起重视了。 

1.凡是冒充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定是骗子。冒充公检法目前国内单笔最高金额大家猜是多少,大家猜一猜。一亿一千万!

2.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骗子。

3.凡是通知中奖,领取补贴先交钱的一定是骗子。 

4.凡是通知家属出事,要求先汇款的一定是骗子。 

5.凡是索要个人信息,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一定是骗子 

6.凡是要求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一定是骗子。

7.凡是自称熟人老师、领导等要求汇款的一定是骗子。        

8.凡是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相关信息的一定是骗子。  

今天我就先讲这些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